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19619 |
男 | 9989 |
女 | 9630 |
家庭戶戶數 | 336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9604 |
家庭戶男 | 9975 |
家庭戶女 | 9629 |
0-14歲(總) | 7887 |
0-14歲男 | 3924 |
0-14歲女 | 3963 |
15-64歲(總) | 11035 |
15-64歲男 | 5709 |
15-64歲女 | 5326 |
65歲及以上(總) | 697 |
65歲及以上男 | 356 |
65歲及以上女 | 34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593 |
馬鈴薯產業
馬鈴薯種植面積66003畝,其中標準化栽培技術示範面積16800畝(建立千畝集中;連片示範點1處),育芽移栽面積3080畝,建成標準化馬鈴薯貯藏窖230座。
草畜產業
堅持家家種草、戶戶養畜的“小群體、大規模”發展路子,種植牧草21468畝,其中紫花苜蓿7140畝,禾草14328畝。認真落實整村推進扶貧養殖項目,在興平、友愛兩村建成暖棚圈舍30座,投放鍘草機60台,新建黃牛冷配點1處。完成了興平、友愛、高崖3村基礎母牛養殖項目調查摸底、項目農戶篩選確定和異地採購準備工作。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重點抓好口蹄疫和禽流感防治,全年完成家畜預防7010頭(只),家禽預防4120隻,防疫密度達100%。
林業生產
在全面抓好歷年3.6萬畝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的撫育管理,搞好封山禁牧,加快林權證頒發建設的同時,動員民眾自購苗木103萬株(其中山杏40萬株,毛桃12萬株,沙棘51萬株),完成補植補栽10200畝,占任務的100%。另外,為積極探索退耕還林後續產業發展路子,按照林業部門規劃設計方案,在公路沿線退耕還林片帶完成整地補植任務660畝,修剪整枝山杏、毛桃總計3.96萬株,準備實施高枝嫁接。
農田水利
韓垴、友愛、楊坪三村9個村民小組完成機修農田面積2594畝。建成人畜飲水窖400眼,硬化集水場5600平方米 ,解決了2230人的飲水問題。積極協調加快八台轎水源壩掃尾工程和西吉西部引水工程建設。在楊坪村八台轎組平整水澆地1450畝。在友愛村南川組打造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建成標準化日光溫室82座,占地面積140餘畝,其產權歸屬和生產經營活動順利實施。
扶貧開發
重點組織實施了2007年度整村推進項目落實,按照縣財政局、扶貧辦、農牧局聯合下達的項目計畫,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目前,養殖業、太陽能灶、電視機等到戶項目已全部落實到位。進一步加強社會扶貧工作,年內爭取區供銷社捐贈電腦及列印設備1套、化肥20噸、棉被76套、特困戶生活救助金7600元、機修農田集資款5萬元、設施農業配套資金8萬元。區文化廳捐贈影響設備和體育器材折合人民幣1.5萬元。爭取縣直10個幫扶單位投資11萬元,用於本鄉“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和計畫生育困難戶生活補助等項目。
招商引資
年內通過西吉慈善服務中心牽線引進馬來西亞伊斯蘭教慈善協會捐款5.6萬元扶持團結、馬溝兩村發展養殖業。通過區文化廳固原博物館聯絡引進香港佛光協會捐資港幣15萬元擴建興平楊百戶國小,爭取該協會意向投資90萬元人民幣,用於解決韓垴村腰莊和下堡兩個人畜飲水困難的自然村實施井窖和土泉改造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該項目可行性報告和初步設計方案。
教育工作
緊緊圍繞鞏固“兩基”達標成果,進一步加大基礎教育硬體建設力度,年內完成了韓垴小岔完小、王堡黃灣、王灣彥麥高兩所初小的翻建任務,擴展校園面積2600平方米,新建校舍約600平方米,圍牆440米,維修校舍356平方米,使全鄉教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勞務輸出
全鄉安排輸出任務5360人,創收入1850萬元,引導性培訓任務是1950人,發展勞務經紀人40名。據統計,全年完成輸出總人數6724人,創收入2040萬元。分別完成任務的125.4%和 110.3%。有組織輸出人數達到3801人。引導性培訓3801人,覆蓋面達到56.5%以上。年內培訓扶持勞務經紀人50人,新增勞務基地2處。全鄉農民人均勞務收入931元。
計畫生育
紮實開展“萬人入戶”計畫生育活動,在此期間共清理歷年節育欠帳956例,其中結紮42例,置環668例,徵收社會撫養費22.3萬元。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服務工作,嚴把戶籍管理和婚姻登記關,嚴格實行準生證制度。全面掌握人口和生育底數,及時採取相應的避孕節育措施,確保及時率。認真落實“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和純女戶結紮任務,及時兌現獎勵扶助政策,千方百計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計畫生育率。
社會事業
認真實施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和“122”科技入戶工程,累計舉辦農民實用技術班5期,參訓人數1700人,輻射帶動近萬人。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進度,在管好、用好原有的地面衛星接收器和MMDS直放器的基礎上,投放數碼接受器375台,解決了6個自然村收看電視節目難的問題。新修村道7.5公里(高崖—王民小岔),極大地改善了當地民眾行路難的問題。重視醫療衛生工作,進一步規範了村衛生室的運營管理,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廣泛動員民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累計收繳參合資金184920元,參合率達到85%。積極實施特困災民救助和危房危窯改造項目,全年發放救助金22.3萬元,救助對象1100餘人,實施危房改造160戶,解決了近千人的安居問題。